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
梁启超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高贵产品之一。”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
C.李贽的《焚书》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 的“他”应指
A.王阳明 | B.李贽 |
C.顾炎武 | D.陆九渊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