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节选自李延寿《南史·文学传·祖冲之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去:赴某地任职 |
B.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枢纽 |
C.冲之稽古,有机思稽:考查 |
D.文惠寻薨,事又寝寝:搁置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
(2)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
A.而且也 | B.而且也 |
C.乃而于 | D.乃其于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
B.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
C.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
D.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传》选段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较详地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内外结构、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
B.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
C.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孝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他改造的指南车,旋转更加灵活,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 |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阅读下面《论语》 《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论语•宪问》)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
注:①犯:当面触犯他
(1)请概括上面选段孔孟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选段孔孟的事君思想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宋白,字太素,大名人。年十三,善属文。多游鄠、杜间,尝馆于张琼家,琼,武人,赏白有才,遇之甚厚。白豪俊,尚气节,重交友,在词场中称甚著。
建隆二年,窦仪典贡部,擢进士甲科。乾德初,献文百轴,试拔萃高等,解褐授著作佐郎,廷赐袭衣、犀带。蜀平,授玉津县令。开宝中,阎丕、王洞交荐其才,宜预朝列。白以亲老祈外任,连知蒲城、卫南二县。
太宗潜藩时,白尝贽文,有袭衣之赐。及即位,擢为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泰山有唐玄宗刻铭,白摹本以献,且述承平东人望幸之意。预修《太祖实录》,俄直史馆,判吏部南曹。从征太原,判行在御史台。刘继元降,翌日,奏《平晋颂》,太宗夜召至行宫褒慰,且曰:“俟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白谢于幄中。寻拜中书舍人,赐金紫。
太平兴国五年,与程羽同知贡举,俄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八年,复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雍熙中,召白与李昉集诸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端拱初,加礼部侍郎,又知贡举。白凡三掌贡士,颇致讥议,然所得士如苏易简、王禹偁、胡宿、李宗谔辈,皆其人也。是时,命复旧制,专委有司,白所取二十八人,罢退既众,群议嚣然。太宗遽召已黜者临轩覆试,连放马国祥、叶齐等八百余人焉。
白尝过何承矩家,方陈倡优饮宴。有进士赵庆者,素无行检,游承矩之门,因潜出拜白,求为荐名。及掌贡部,庆遂获荐,人多指以为辞。又女弟适王沔,淳化二年,沔罢参知政事。时寇准方诋讦求进,故沔被出,复言白家用黄金器盖举人所赂,其实白尝奉诏撰钱惟濬碑,得涂金器尔。
白学问宏博,属文敏赡,然辞意放荡,少法度。
大中祥符三年,丁内艰。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九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善属文属:写作 | B.寻拜中书舍人 寻:不久 |
C.白尝过何承矩家过:经过 | D.素无行检素:平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宋白“学问宏博”的一组是
①试拔萃高等②擢为左拾遗,权知兖州
③预修《太祖实录》,俄直史馆④与程羽同知贡举
⑤召白与李昉集诸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⑥辞意放荡,少法度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丕、王洞推荐宋白入朝为官,但宋白因为父母年迈,请求继续在外任职。 |
B.宋白按太宗的要求摹刻了泰山唐玄宗的刻铭,献给太宗,并请求他亲自去山东。 |
C.宋白三次主持贡举,招来不少非议,但他也确实选拔了不少优秀的文人学士。 |
D.寇准攻击宋白的妹婿王沔,使王沔被罢官,接着又诬陷宋白收受举人的贿赂。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武人,赏白有才,遇之甚厚。
(2)俟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1)两个选段都谈到了为政的哪一方面的问题?
(2)两个选段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震以文学受知”的一组是
①总裁荐震充纂修②晨夕披检,无间寒暑③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④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⑤出入著作之庭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在私塾学习《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 |
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质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 |
C.戴震才学颇受赏识。南北学者都愿与他交往,四库全书总裁荐他为编修,皇上特命他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 |
D.戴震为学颇有建树。他承继了江永的所有学说,在小学、测算、典章制度方面有突出成就,强调义理的重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2)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把下列出自课本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⑵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⑶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