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节选自李延寿《南史·文学传·祖冲之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史职,五载复还。去:赴某地任职
B.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枢纽
C.冲之古,有机思稽:考查
D.文惠寻薨,事又寝:搁置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
(2)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

A.而且也 B.而且也
C.乃而于 D.乃其于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B.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C.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D.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传》选段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较详地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内外结构、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B.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C.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孝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他改造的指南车,旋转更加灵活,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今行而无信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阅读下面完成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筒,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注:掊,搜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C.忧疾过于忧邦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粥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秋大稔,民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译文:
(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被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译: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 ②烝烝,zhēng,淳厚。 ③谯周:人名。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疾:疾病

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___
(2)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___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