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
B.反对封建私有制 |
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 |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程朱理学 | B.阳明心学 | C.李贽“异端” | D.经世致用思想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区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