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图2: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中新兴产业所占比重(%)
及其占GDP的比重(%)

注:新兴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表: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与其他省市比较

 
浙江
广东
上海
北京
2005年
19.8
20.8
31.5
43.8
2009年
23.3
22.5
36.9
50.2
2012年
23.8
23.8
42.6
52

 
材料二:为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浙江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实施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等政策措施,建设技术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推进市场化运营和规范化管理。至2013年浙江省技术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05.75亿元;投入运行的各类科技创新孵化器已达144家,在孵企业7400余家;成立了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全省共有专利代办机构49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共建立了12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实现设计服务收入12.3亿元。浙江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3)结合材料,应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阐述政府推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大力发展经济,以增进民生福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以新常态审视和谋划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推动产品优化升级,着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多渠道打造创新平台。二是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优势产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创新“走出去”模式,注重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探索国际化经营规律。三是着力提高依法治企、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依法治企合规经营,强化依法监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中央企业的做法给企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当今是信息和科技高速发达的网络社会,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行动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它促进了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一种能力、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行业的提升。“互联网+”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二:创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灵魂。山东省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人文底蕴、敢于创新的人文精神,为激发文化创意、发展创意产业奠定基础,使山东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鲜明的儒家思想特点。并通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影视传媒、网络动漫等文化产业,把产业链延伸至各种后文化产品中,充分展示了文化创意的市场魅力。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说明山东是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能源消耗
强度降幅(%)
消费对GDP
贡献率(%)
科技进步
贡献率(%)
2011年
9.3
2.0
51.6
51.00
2012年
7.7
3.6
51.8
52.20
2013年
7.7
3.7
50
51.70
2014年
7.4
3.9
54.4
52.30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
材料二:J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J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
(3)材料二中J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法治新思维的理论依据。

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老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09年1~7月,我国汽车销量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继续排名世界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每年5月31日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有关。
材料一:中国卫生部指出,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对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特别严重。目前我国吸烟人群3.5亿,被动吸烟人群7.4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并取得积极的进展,但我国卷烟生产量仍在攀升,吸烟人数没有明显下降,国内控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材料二:我国控烟立法工作较为滞后,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控制烟草危害的国家法律。同时,由于缺少具体的惩罚细则,加之惩罚力度偏低,执法主体模糊,人员数量有限等原因,各地控烟举措普遍面临执行难的困境。此外,我国公众对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问题的理由。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吸烟行为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