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 |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
“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下面图片反映的是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么苏明娟具体得益于什么教育体制()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B.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
C.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
D.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 |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
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
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①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②宪法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
③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