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
C |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
D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 B.创办《青年杂志》 | C.发动学生运动 |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 B.维新思潮 | C.新文化运动 | D.马克思主义 |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