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了武力”。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B.鸦片战争的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
C.材料作者全面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D.材料作者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