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所对应的宗教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苏联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材料四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二、三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僵化的苏联模式”“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
(2)为应对材料三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
(3)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应该怎样做?
追求思想解放,探寻政治文明是中外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两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材料二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两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其共同性质是什么?并各举一个代表人物。
(2)先进思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为建立理想社会,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综合以上运动和人物的贡献,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回答:
(1)三则材料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的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慨,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锦涛讲话
(1)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分别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场重大战役。
(3)“那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时光飞逝,那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5)请分别写出一战后和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一个。
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国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概述其性质和意义?
(2)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