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换 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 资)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hǐ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短文选自 的《 》,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 》。
⑵用“\”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⑶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
⑷用“ ”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⑸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古怪( );暖和( )
⑹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猫十分尽职?摘抄有关句子。
⑺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⑻短文从 、 、 三个方面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快乐阅读轻松答。(16分)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桓(huán)帝、灵帝宠信宦(huàn)官,朝政十分腐败。天下人心大乱,盗贼蜂起。
灵帝降诏命各地加强守备,讨贼立功。幽州太守刘焉由于兵少,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zhuō)县,引出一位英雄。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性情温和,喜怒不形于色;胸怀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姓刘名备字玄德。刘备自幼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以卖鞋织席为生。此年,他二十八岁。
刘备当日见了榜文,长叹一声。背后一人厉声叫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呢!”此人正是张飞。他们谈得很投机,便一同到酒店饮酒。酒店里又遇一人,便是关羽关云长,听说招军,特来应募。刘备将自己的招兵买马为国杀贼的打算与关张说后,三人一拍即合,便要结为兄弟。
次日,三人在桃园中备下祭品,点上香,立了誓,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是三弟。
祭罢天地,三人宰牛设酒,招募乡中勇士。顷刻间聚了三百余人。正愁没有马匹可用,忽然两个大客商贩马过庄上,听说刘备志在讨贼安民,二客愿将良马五十匹相赠,并送上金银、镔铁,以供军需。于是,他们请了工匠打造兵器:刘备打双股剑;关羽造八十二斤重青龙偃(yǎn)月刀;张飞打丈八蛇矛。各置全身铠甲。准备停当,三人率五百多乡勇,投奔刘焉。刘焉也是汉室宗亲,便认刘备为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①灵帝降诏命各地加强守备,讨贼立功。( )
A.告诉、告诫。 B.诏书。
②听说刘备志在讨贼安民,二客愿将良马五十匹相赠,并送上金银、镔铁,以供军需。( )
A.讨伐。 B.索取,请求。 C.招惹。 D.讨论。
(2)用“____”画出对刘备个人情况的介绍。(2分)
(3)把下列人物与其相应的内容连线。(9分)
刘备二弟丈八蛇矛
张飞大哥青龙偃月刀
关羽三弟双股剑
(4)“桃园三结义”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2分)
字字皆辛苦
唐朝诗人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一诗就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他写《悯农》时,正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蚊虫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
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终于写成了《悯农》其中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诗“字字皆辛苦”。
(1)《悯农》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的前一句写出了农民的________,后一句告诉人们要________粮食。(4分)
(2)短文是围绕第________句话来写的。通过叙述创作《__________》的经过来举例说明。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3分)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3)用“____”画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千锤百炼”的语句。这个词一般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在短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用“”画出在第2自然段中表示“字字皆辛苦”的语句,赞扬了李绅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态度。(2分)
课内阅读。(16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①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②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这段文字已用“/”分为四层,请概括第二、三层的层意。(4分)
第一层:写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却并无诚意以城换璧;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写秦王无奈,与蔺相如约定举行隆重的换璧典礼。
(3)文中①②两处都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_描写,其中,②处的中心意思可以用成语“宁为玉碎,____________”来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3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因为蔺相如从秦王“( )”这一表现中,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填序号)(2分)
A.证明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
B.拖延时间 |
C.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
D.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
(5)这段文字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上的风
刘饶民
海上的风是花神,
他一来,
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
他一来,
就奏出万种乐曲。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
他一来,
就送走万片云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
他一吼,
就掀起滔天波浪。
1文中的“他”指的是
2海上的风是、、、。
3诗歌写出了作者喜欢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
②。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