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果蝇几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
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一片段上,若该片段缺失则X染色体记为X-,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用红眼雄果蝇(XAY)与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现将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根据F2性状判断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1)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
(2)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3)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Y的名称是,细胞D的名称是,若细胞Z产生的物质攻击了自身的组织,从而会引发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
(2)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毛细血管,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冲动的物质是。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 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
(3)图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及细胞Y的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相对性状。
I.下图为利用玉米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填编号)过程,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利用幼苗2培育出植株B育种过程的最大优点是。
(2)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时有个染色体组,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
II.已知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并且杂交种(Aa)所结果实与纯合品种相比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
(3)按照上述栽种方式,F1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4)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5)玉米花叶病由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品种玉米,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品种,可用两纯合亲本进行,得到F1,再用F1进行,即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植株,其基因型是。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下图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示意图。
(1)图中①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阶段,场所为。CO2转变为(CH2O)需经历、两个过程。若突然停止光照,则C3含量的变化为(填升高或降低)。
(2)④⑤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
(3)某小组研究该植物叶片在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请分析回答:小蚌兰叶片在发育过程中的BC阶段,净光合速率较低,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①;②。在此阶段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该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将处于A发育时期的多株小蚌兰置于光照、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时期的叶肉细胞中开始积累,是由于,导致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__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分泌物a作用于垂体,则细胞甲可能是________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的细胞乙代表T淋巴细胞,则其分泌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充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_________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未分离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