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朱公①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庄生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后复归,勿动。”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②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②三钱:这里指钱库。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长男固请欲行固:坚决地 |
B.庄生家负郭负:背靠着 |
C.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论:定罪、判罪 |
D.寡人虽不德耳德:道德 |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然以廉直闻于国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C.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D.若自入室取金若知我不降明 |
下列句子全都能直接表现陶朱公长子“奋其私智”而最终导致事败的一项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
②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③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④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⑤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
⑥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嘱咐长子送千金任凭庄生处置,千万不要与庄生发生争执,是因为他知道庄生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
B.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他收下朱公长子送的黄金,并非贪财,只是想表示自己的诚信,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 |
C.朱公长子认为楚王行大赦,弟弟本来就可免罪释放,与庄生没什么关系,不必白白浪费千金之资。 |
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①。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齐物论》
①封:疆界、界线。
1、翻译划线句子
(1)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
(2)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2、庄子在论述宇宙之始时具体事物之间存在是什么?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2)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主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①。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注解:①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2)孔子和其弟子的话体现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翻译句子:
(1)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译文: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2)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2、思考题:无趾的话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