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题,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名也。虽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②,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③,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邺:地名。②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③五坊: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善友,人名,在五坊任职。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高其名也优:优伶,乐工
B.虽优进,而尝有军功以:凭借
C.复欲何乎为: 做
D.从驾黄甲马军于宣仁门阵:阵地,战场

下列对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
B.罄尔之资——花光你们的钱财。
C.谋扼关以为拒——打算扼守汜水关,认为可以抵挡李嗣源。
D.踣于绛霄殿廊下——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宗最初提拔任用郭从谦,不仅仅因为他是伶人,也因为他曾经立有军功。
B.当郭从谦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李嗣源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C.靠迎合他人往上爬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不会得意一世,郭门高就是一例。
D.本文记述伶官郭门高败政乱国的史实,意在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结合原文简要回答郭从谦鼓动军士“欲为乱”的原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凡 五 谷 者 民 之 所 仰 也 君 之 所 以 为 养 也 故 民 无 仰 则 君 无 养 民 无 食 则 不 可 事 故 食 不 可 不 务 也 地 不 可 不 力 也 用 不 可 不 节 也 五 谷 尽 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取材于《墨子·七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①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
《后汉书﹒卢坦传》
①弟:只,只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
B.不若恣其不道恣:放纵
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乃:才
D.盍察之盍:通“盖”,大概

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②吾固宜先命有司。
③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④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
⑤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⑥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来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
B.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
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视大信用。
D.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译文:
(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信视之通“熟”,仔细地
B.虽长大,好带刀剑若:你
C.数以干项羽干:激怒
D.王素无礼慢:傲慢

下列各项全都变现韩信才能卓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项是()
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②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④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⑥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由于未得重用,韩信选择离开刘邦。萧何追之,并向刘邦力荐韩信。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是。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札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於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腊。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生知其盗也,乃之僧弹:弹丸
B.僧即处分从者供帐食之地具:准备
C.五发中之凡:总共
D.以齑饼之环:围绕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 然力足以至
B 郎君自慰安之能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欲请郎君为老僧断 轲既取图奉
D.垂泣别际举世非之不加沮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僧“欲改前非”的一组是()
①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
②僧但言且行是
③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④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
⑤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
⑥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2)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3)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 ①墨:贪污。②倒剌沙:人名。③戾:罪。④别里怯不花:人名。⑤剀(kǎi):切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陛下即位诏旨,动祖宗 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其摧辱同列疾:痛恨。
C.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检举。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下吏鹏徙于南冥也
B.起岩新除留台舟遥遥轻飏
C.帝感悟,事得释设九宾于廷,臣敢上壁
D.无所顾忌,上官多不合落霞孤鹜齐飞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  )(3分)
①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②何谓法祖宗耶 ③起岩廷争愈急 
④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起岩执不可 ⑥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4分)
(2)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4分)
(3)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大命(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食之而不甘:美味
B.其反也,犹哭比:及,等到
C.意者其无身之能乎资:供给
D.恶衣菲食,不敢自恣:恣意,放纵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A.江河之水广皆美于徐公
B.平则万物各得其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C.鱼在江河,忘其所为生夷以近,游者众
D.盖欲窃之未能也抱明月长终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B.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C.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D.人之生也/无不同/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译文:
⑵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译文:
⑶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