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国关系】
进入2015年,伴随着乌克兰东部局势紧张,美国、俄罗斯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图的两个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友”,用史实说明美俄(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盟者”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中“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
(3)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强硬,美国、欧盟积极干涉,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4)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8分 每小题各2分)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1)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2)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3)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图一
图二
图三



姓名
成就或著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2)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上述人物?(注意:至少写出两种 2分)
(3)成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
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此外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什么努力?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同学们觉得在当前阶段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1945年期间。如:1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年。共产党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问题:
(1)分别结合1937年到1945年以及1946年到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高低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