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信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四

(1)哥伦布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此题不许照抄材料,4分)
(2)除了材料二中展示的发明外,还有哪些重要发明出现在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的第二次浪潮中?请举出两个例子。
(3)根据材料三,试分析出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为顺应经济全球化,90年代后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请各写出一个。
(4)材料四中东风汽车和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
(2)材料二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现代化道路也更加多样和曲折。
(1)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在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严重践踏了现代化进程。请举例说明。
(3)与德、意、日相比,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开辟资本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前景?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人类社会应如何推动整体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图一)
材料二: 欧盟图(图二)
材料三:2013年10月07日,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图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又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两个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家关系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于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论俄国革命》
材料三: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无产阶级所要完成的“人类解放事业”是什么?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具体实践是什么?
(2) 据材料二回答:列宁所说的“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 分)
(3)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请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探究问题。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思想;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以“增强了民族力量”的。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你认为推动日本改革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二,谈谈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上改革和革命史实,能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