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此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 10%的普通百姓认为宪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也认为宪法远离平常生活。
⑴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
⑵请你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活动撰写一条标语。
材料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传统文化中国行”2014年9月16日在京启动。 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议,有效推进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
材料二: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孔子学院,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学院起步,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学院和713个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图。
(1)特点 |
(2)影响 |
发展至今的原因 |
看完上述材料的感想 |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习近平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材料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要求我们加大交通运输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教育援藏、科技援藏、管理援藏,要紧紧围绕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两路"精神是什么精神在新的时代下的表现?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请写出来。并谈谈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两路”精神?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莫言讲了关于他母亲的故事。某校七(4)班的学生从莫言讲述的故事中摘录了以下几个片段,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参与解读。
片段一:小时侯,觉得自己丑,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
(1)莫言母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片段二:见到多年前欺负过母亲的人,我心里十分痛恨,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2)莫言母亲身上的哪种品德深深打动了我们?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这种品德?
片段三:小时候辍学后,独自在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3)为什么莫言独自放羊,“心中充满悲凉”?
片段四: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
(4)识字的人受人敬重。为此,我们应该珍惜公民的哪一项基本权利?怎样珍惜?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某校决定开展一系列“责任教育”活动。事前进行了一次
问卷调查(见下表)。
参加项目 |
情况统计 |
||
从未做过 |
偶尔会做 |
多次做过 |
|
给希望工程捐款,帮助贫困同学 |
90% |
10% |
0 |
义务植树,义务劳动 |
79% |
20% |
1% |
外出旅游时找不到垃圾桶,会自觉带走垃圾 |
78% |
22% |
0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调查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不负责任的行为承担什么后果?
(3)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材料一: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许多观众想起了
童年的小学语文课,不少人默默地把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材料二:一个时期,会有一些热词触动我们的神经,记录历史的轨迹,最后沉淀进时代的词典。“江南style”:一位韩国胖大叔跳着骑马舞,掀起了韩国文化冲击波。“舌尖上的中国”:一部以美食为题材的纪录片,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共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意义。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多姿多彩的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