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与思考:
下表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主要实验步骤。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2毫升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块、唾液2毫升
反应温度及时间
37℃、10分钟
 
37℃、10分钟
滴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1)A和B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对照实验原理,试管B中应加入唾液             毫升,反应温度和时间是             
(2)试管C与试管B可组成另外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3)实验结果,B号试管颜色           (填“变蓝”或“没有变蓝),原因是试管中的淀粉           ,由此可见,淀粉的消化从           开始。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来做实验的菜青虫,必须从 __ 开始隔离饲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该实验时应将菜青虫放置在涂有菜汁的滤纸和未涂菜汁的滤纸的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已知植物中的叶绿素使得植物呈现绿色。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用加来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将2个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水的瓷盘中,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一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___________。
3)根据假设可以推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颜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________颜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_______实验。
5)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
6)小明查看了小华的实验方案,发现小华设计的方案有瑕疵,认为甲乙两组分别放置浸泡10个蒜瓣比浸泡2个蒜瓣要好。你认为浸泡______个(选填“2”或“10”)蒜瓣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修改实验方案后,小华重新实验,观测到的实验现象与3)中推测的一致,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C水浴保温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两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选择状况相似的1~3号三盆青菜幼苗,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现在设置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根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1号幼苗
2号幼苗
3号幼苗
环境条件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光照充足、不浇水
光照充足、大量浇水

(1)在该探究实验中,1号幼苗起________作用。
(2)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能正常生长的是1号幼苗,其余都不能正常生长。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
(3)如果还要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应增加一盆生长状况相似的青菜幼苗。该青菜幼苗与表中1号幼苗相比,放置的环境条件应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