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看下图
(1)材料一中自由女神像手中所握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l858年6月林肯
(2)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三:“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41年1月罗斯福
(3) 材料三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美国曾处于“恐惧之中”?为摆脱“恐惧”,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材料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什么?
(5)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们从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上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重要原因。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2分)
(2)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读下面材料分析。6分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材料二: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讲道:....我们要牢记历史,...只有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这一主张的? 2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甲午战争爆发于那年?签订了哪个不平的条约? 2分
(3)简述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2分
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6分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还击。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是谁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2分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答两点即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