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甲同学用此装置验证物质的氧化性:KMnO4>Cl2>Br2,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加_______溶液。将浓盐酸滴入b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反应结束后再向c中加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2)乙同学用此装置制少量溴苯,a中盛液溴,b中为铁屑和苯,c中盛水。将液溴滴入b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向c中滴加AgN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上述装置制乙酸乙酯,a中加浓硫酸,b中盛装乙醇和乙酸。将浓硫酸滴入b中后用酒精灯对b缓慢加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应盛装_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针铁矿(C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C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 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


Mg(OH)2
Zn(OH)2
MgCO3
CaCO3
开始沉淀的pH
10.4
6.4


沉淀完全的pH
12.4
8.0


开始溶解的pH

10.5


Ksp
5.6×10-12

6.8×10-6
2.8×10-9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大理石粉b.石灰乳 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

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式量248)俗称海波或大苏打,它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难溶于乙醇,加热时易分解,可用于照相行业的定影剂。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通常有以下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
亚硫酸钠法:Na2SO3+S+5H2O=Na2S2O3·5H2O,简易实验流程如下:

(1)硫粉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2)操作中不能将溶液蒸发至干的原因是
(3)所得粗产品一般通过方法提纯。
硫化碱法: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4)装置C的作用是
(5)为充分利用SO2,对装置B进行改进(如上右图所示):当A中反应发生后,关闭旋塞b、e,打开a、c、d,往B中溶液通入SO2,未反应的SO2被收集到气囊f中。待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假定此时装置A中反应已停止),关闭旋塞,打开旋塞,轻轻挤压f,使SO2缓缓地压入B中溶液再次反应,未反应的SO2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再将g中的气体挤压入f中,如此反复,直至完全反应。
(6)为测定硫代硫酸钠晶体粗产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称取5.0克粗产品配成250mL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在锥形瓶中加入25mL 0.01mol/L KIO3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5I+IO3+6H+=3I2+3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当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时到达滴定终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1
2
3
消耗Na2S2O3溶液(mL)
19.98
21.18
20.02

①该产品的纯度是
②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有(填编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
B.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因为
(2)写出甲酸进行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写字母)

A.用洁净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
(5)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原因是
(7)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两种必备用品。
(8)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
乙中,丙中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我国目前汽车业发展速度,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需要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汽车厂商常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为研究如何提高该转化过程反应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资料查阅】①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
②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
【实验设计】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
T/℃
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同种催化剂
的比表面积m2/g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80
6.50×10-3
4. 00×10-3
80





120

探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60


80

【图像分析与结论】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了三组实验中C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下:

(2)计算第Ⅰ组实验中,达平衡时NO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由曲线Ⅰ、Ⅱ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汽车尾气转化速率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无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