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b=__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______。
II科学家于1978年制得一种物质A,A可看作是烃B的所有氢原子被烃C的一价基取代而得。A遇Br2的CCl4溶液不褪色。A中氢原子被1个氯原子取代只得一种物质。一定量的C完全燃烧所得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1。C的同分异构体不超过3种,而C的二溴代物为3种。一定量的B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6,小于78。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 。
(2)写出C的3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 、 、 。
(3)A的分子式为 ;A的结构简式为 。
800℃、2L密闭容器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 n(NO)随
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进行到2 s时c (NO)=。
(2)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___________。(3)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O的转化率=。(提示 :)
(4)判断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有很多,某同学针对该反应提出一种设想:测定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当密度不再改变时即可判断出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你认为这种设想是否正确?(填“是”或“否”)请说明你的理由。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计算、称量、溶解、移液、
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现需配制0.2mol/L的CuSO4溶液5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晶体的质量是g。
(2)将溶解并冷却后的溶液转移的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定容时,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
(4)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A定容时俯视
B未将洗涤烧杯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或者使用生锈的砝码)
E.容量瓶使用前未经干燥
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其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能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填序号)
A.稀硫酸 |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C.水 |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3)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
① B物质官能团的名称。
②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③ 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一种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有A、B、C、D、E五种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其特征信息如下:
元素编号 |
特征信息 |
A |
其中一种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
B |
其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
C |
其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且核电荷数与B相差3 |
D |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且是地壳 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 |
E |
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可用于制造漂白粉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2)由A、B、C元素中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单质的化学方程
式。
(3)D单质与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用软锰矿(MnO2)制取E的化学方程式。
(5)C和D两元素形成的单质活泼些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判断依据是。
A、B、C、D、E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①热稳定性:HmD>HmC;②、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③A与B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大,B的离子半径最小;④A与B质子数之和是D质子数的3倍。依据上述信息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HmDm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
的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E的单质通入A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mC溶液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等体积混合,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该溶液中溶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5)在A、B、C、E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