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像这种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
与
反应为例)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出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
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4)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Ⅰ(1) 。
②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应加入的固体是(2) ,其作用是(3) 。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 (4)(填“a”或“b”)处。
③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E或 (5) ,选择E的理由是(6) 。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3 mol氧气,求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7)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A、B、C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16) 。
②t2℃时4gB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g溶液,t2℃时B的溶解度是 (17) g/100g水。
③A固体中混有少量B,得到较纯净的A固体的方法是 (18) 。
化学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请回答:
① 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 ,检验b处气体的方法是 (10) 。
图二是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11) (填编号)。
![]() |
![]() |
![]() |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② 图三是研究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A处看到的现象是 (12)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13) 性。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 ,C处尾气处理的目的是 (15) 。
根据要求填空
①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1) 。②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2) 和氢气。
③ 常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是 (3) 。(填名称)④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应用了它的 (4) 性。
⑤ 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由 (5) 种元素组成,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 (精确到0.1%),0.25mol C3H8中约含有 (7) 个H原子。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
(8)□ C3H8+ □ O2 □ CO2+ □ H2O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6)。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
通常不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8);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且能使反应随关随停,选用的装置组合是(9)(填字母);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10)。
③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时;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1)。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甲小组探究了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有影响,乙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呢?
| 实 验 步 骤 |
现象 |
结论 |
|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
缓慢有少量 气泡冒出 |
(13) |
|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12), 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
迅速有大量 气泡冒出 |
④丙小组用装置C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反应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 固体质量/g |
28.0 |
23.2 |
18.4 |
18.4 |
(I)组装装置C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14)(填序号)。
a.试管b.铁架台 c.酒精灯d.木块
(II)共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
(III)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