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加点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即更刮目相待 ( )
(3)父异焉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甲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哪句话点明方仲永由于不学习导致天赋消失?
【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 | B.默而识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 D.友人惭,下车引之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
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亦未寝()(4)但少闲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填空。
(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中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乙文作者是(朝代),字,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言文阅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先自度其足及反,市罢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明察秋毫凹者为壑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幼时记趣》一文中,癞蛤蟆比起人来本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2)《寓言二则》中买履的郑人和刻舟求剑的楚人让人觉得可笑,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②念无与乐者念:
③非咨询不穷其致咨询:
④其实味不同其实: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小石潭记》中所写的水、光、鱼、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呢?
品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压”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⑴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⑵,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⑵翳:遮盖,这里指云。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②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惟:
③略无阙处。阙:
④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异:下列各句中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B.绝巘多生怪柏。 |
C.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