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 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劝令留金也恐:担心 B.以还之遂:于是
C.又教书于宦官家尝:曾经 D.数年,绝无音信去:距离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还之

A.我酌油知之 B.徐杓酌油沥之
C.医之好治不病为功 D.闻其侄他事南来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
B.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
C.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D.本文最后一段以议论来点明写作意图,表达出对何畏斋的赞美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郑人买履》)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④槁(gǎo):枯死。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足(量、量长短 )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矣(寡妇 )
C.及(同“返”,返回 ) D.非徒无(好处)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置其坐

A.反归取 B.至
C.昂首观 D.其子往视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所说的人和事都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构的,文章虽然篇幅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B.“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这是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C.乙文中作者认为揠苗助长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要提出来进行讽刺。
D.《揠苗助长》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万物应当顺其自然,不能做那种投机取巧的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谏杀烛邹》)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④ 闻:明白、懂得。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齐之辞者也(熟练) B.为吾君鸟(掌管、管理)
C.王曰,何?(坐下来 ) D.勿杀!寡人闻矣。(指教)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晏婴,齐习辞者也

A.辍耕垄上 B.烛邹罪有三
C.渔人甚异 D.驴不胜怒,蹄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段所表现的主题完全一样,即集中体现和赞美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B.甲文中晏子注意把握分寸,准确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乙文中晏子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
C.两个文段语言精简,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这两个文段告诉我们:在驳斥别人 ,或对别人进行劝谏的时候,一定要机智,讲策略。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1,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4,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1京师:京城。2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早创。3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4肆:店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称孝(赞扬) B.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美好)
C.一见辄能诵忆(就) 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通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文:
王充家穷无钱买书时,是怎样读书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