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王连明的《有月亮的晚上》,完成小题。(12分)
①窗外有悄悄说话声,嘁嘁喳喳。我故做地大声问:“谁呀!”说话声顿止,突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乱杂沓的脚步声。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
②我拿起书走出屋子。我知道,那是我的学生们,他们是来叫我去学校的。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散,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不少的路。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不让学生晚上到校自习。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许多理由:什么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啦;什么家里人口多太吵,不安静等等。总之,好像不到学校就无法完成功课似的。见我还是不同意,学生就提出了折中的办法: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我仍不同意。其实,我不同意是出于个人的“私心杂念”。因为,晚上是我惟一一点可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我得充分利用这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写写。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群群学生来我家里,他们问我在家干啥。我说看书。他们就说,那咱们赶快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我逗他们:说说看,好在哪里?于是,他们就笑,而且笑而不答。
③学生这样“烦”我,我不讨厌,也不生气,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于是就腋下夹着两本书,同学生们一起踏着月色去学校。深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凉露霏霏沾衣”的感觉。长空里,纤尘不染。圆圆的月亮很洁净,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香盘河波光粼粼,如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在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簇拥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铁皮文具盒丁当作响。他们大声嚷,高声笑,全然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拘谨。偶尔谁还“啊—— 嗬——”地喊一噪子,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肯把埋在心底里的话讲给我听,肯把不宜外传的家事告诉我。师生间的关系,这样和谐,也如月光似的柔和了。
④一路欢乐一路歌,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后,学生们的言行马上收敛了。见我坐在桌前翻开书,他们便不再说笑,一个个轻手轻脚坐到位子上。这时,一阵翻动文具的响声之后,教室里便渐渐安静下来。他们开始做功课,女孩子的头发从耳边垂下,遮住了半边脸,男孩子的小眉头微皱,一本正经的样子。那天真、幼稚、纯朴的神情很是悦目。有时候,有的学生偶然抬头向前看,师生目光相遇,都相视一笑。有时,有的学生会歪着头,拿起橡皮,用夸张的动作擦本子,擦完了,又抬头朝老师望一眼,娇态可掬
⑤看一会儿书,我站起来在教室里巡视,并轻声指点。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很快,字却不工整,不用批评他,只要走到他身边停一下,他写字的速度就骤然放慢,字也马上变得规规矩矩。我刚一离开,背后就响起了轻轻的撕纸声。不用问,他一定是重写了。双方谁也没说一句话,但又分明是进行了一阵“对话”。
⑥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开,夜风悄然潜入教室,能感触到额际的发丝被风拂动着。窗外的大叶儿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的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⑦但我是不会让学生在学校待太长时间的。时间久了,他们的家长会惦记。只要功课一做完,马上赶他们回家。学生说:“你不走,我们也不走。”我说你们先走吧,一边走,一边唱歌,我坐在教室里听你们唱,等听不到你们的歌声时,我再走。终于,大家快活地答应了。他们一出校门就唱起来,而且故意大声唱。我想,他们一定是笑着唱的吧!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那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且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静寂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于是,喧闹起来,生动起来。
⑧听着学生们的歌声,我能准确地判断出哪几个学生朝哪个方向分路了,进了哪道沟,上了哪条岭…… 歌声渐远渐弱,终于,完全消失,狗也不叫了。夜又归于宁静,像搅动的水又重新平复了。这时,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那阵喧闹,如幻觉一般,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根据故事情节,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如果第一部分用“决定自习”概括,后面那三个该如何概括呢?(3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开篇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又富有情趣。
B.第③段中的“蹦蹦跳跳”和第④段中的“娇态可掬”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可爱的特点。
C.第②段中师生间的有声对话和第⑤段中的无声对话,都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D.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一位山乡教师和一群山乡学生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的故事。

文中有多处对月亮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有何作用。(3分)
                                                                             
                                                                              
将下列链接文段与《有月亮的晚上》一文进行比较,分析所描写的月亮内涵的不同以及
奶奶与老师形象的不同。(4分)
【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
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
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选自贾平凹《月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
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
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给选文中划线字注音。
啮()蕊()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不说“桃花开满了山村水郭”,而说“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从文中找一个这样的例子。
第四段用想象的笔触写了“春”的名字的来历,其作用是什么?
根据例文中的句子,仿写句子。
例句: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仿句:一,可以
,可以
文章四处说“春天曾经是这样”,并且将文章的题目取为《春之怀古》,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⑨

…………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两三句话即可)(3分)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共13分)
甲: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乙:
这事到现在已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甲文中的“他”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_,也就是文中变换复指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最能概括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两种?
乙文中表明“一面”使“我”的生命有了支柱的一句话是()

A.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B.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C.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D.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乙文中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冬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
请品味划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结合全文,谈谈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
(2)
(3)
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