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专题探究有助于我们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 密结合。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时间
颁布的法律文件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材料五: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摘选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主张开放言论、变法图强,他是谁?图二人物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名称是什么?图三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什么杂志?
(2)材料二中“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指哪一事件?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的法律文件是由哪一机关颁布的?它的颁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4)请将材料四表格中处缺失的信息填写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一系列法律文件是在吸取哪一事件教训之后颁布的?
(5)材料五中的“特殊发展模式”是指哪一建设道路?“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表现为哪一政治制度?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历程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12分)


(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地名与以上面两幅图片没有关联的诗句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读图并回答问题(共12分)

(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 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谈谈那一条对你启发最大,并说出自己的认识。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的功绩是?( 4分 )
(3)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8分 )
(4)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对匈奴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4分 )

分下图都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史实。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依次说出图二字母三大战役名称各是什么?
(2)图三中解放的南京是哪次重要战役?
(3)分析三幅图片的联系是什么?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政策?造成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叙述的是什么事件?意义是什么?
(3)由材料三可知面对日本全面侵略,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我国立法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