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民办报刊开始一般是依托于社团或学会,这个时期的舆论基本上还是一种自主性的言论表达,到了后来,很多有明显政治目标的政党直接创办报刊,这时候的报刊舆论就直接服务于宣传的需要了。
…… ……1929年12月29日的(《大公报》)社评《国府当局开放言论之表示》写道:“查党国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多少有承袭苏联式或法西斯式理论之趋势,将完全置全国言论界于党部指导管理之下,而绝对统一之。其所谓统一,非仅言论已也,纪事亦然,故其理想的境界,为全国报纸言论一律,纪事亦一律,当局谓黑,则俱黑之,谓白则俱白之,其所是否者是否之,是此种制度下之报纸,其职责乃完全为当局作政策之宣传,不复含自由宣达民隐之意也。”
——唐小兵《清议、舆论与宣传:清末民初的报人与社会》
材料二 在国民党统治的情况下,报纸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传递新闻信息的功用,因为国民党并未全面限制报纸获取新闻的渠道,并不特别限制报道新闻的范围,各报自然就可以各显神通找到“新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较大的报纸也就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新闻分析的言论。而在共产党政权下,报纸被视为阶级斗争的武器,和党用以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工具,其传递新闻信息的功能被大大弱化了。且什么信息可以传递,什么信息不可以传递,也有了严格的规定。
——杨奎松《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
材料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四人帮”掌控的官方媒体淡化悼念活动。2月23日,福建省刘宗利在福州市贴出大字报《“阿斗”的呼声》,历数“四人帮”罪状,震动福州。2月26日,福州大学机械系教师厉海清在福州市东街口贴出《天仙子·葬志》词一首,表达了对林彪、“四人帮”的痛恨。3月9日,贵阳制药厂李洪刚等七名青年工人,在贵阳市贴出《对目前形势和新的任务的几点看法》的大字报。3月11日,福建三明市农机公司赵大中在三明市贴出题为《论扩大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张春桥》的大字报。
——摘编自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
(1)例举两份晚清时期政论性报刊及其依托的政治团体名称,评价材料一中“党国”“过去”的新闻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共产党政权”的新闻政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报刊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大字报”出现的背景,评价“大字报”这种传播媒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 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 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 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材料中的“奴隶”和“ 老爷”分别喻指什么?
(2)从材料看,托克维尔运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英国工业革命的?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共12分)
![]() |
(1)漫画7中的人物和漫画8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分别给两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
(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
观察下列油画,回答问题。(共12分)
(1)按上述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对其重新排序。
(2)图 3和图4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作为对其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5和图6油画的创作者对其笔下的中心人物分别持何种态度?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
(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