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①,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②,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③,竟忘其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④,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⑤,则二狼伺⑥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也。乃杀之而取其革。 
[注]:①富室:有钱的人家。②杂畜:混杂在一起喂养。③驯:顺服。
④昼寝厅事: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⑤俟:等候。⑥伺:守候,观察。
对甲文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解释加点的词
(1)顾(    )   (2)洞(     )   (3)前(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杀之而取其革。
结合甲文中的词语写出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文中的狼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①水百沸,横筱②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③,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南宋]岳珂《桯史》
【注】①釜:锅。 ②筱:竹条。 ③爬沙:指缓慢爬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烹而之    (  )    (2)炽火使釜水百沸 ( )
(3)横筱桥()    (4)则汝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鳖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有什么寓意?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色 (2)互相邈 
(3)鸢飞天者 (4)窥谷忘反 
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9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 ()②鸢飞天者()
③ 梅花为寒所()④山容水()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负势竞,互相轩邈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 ①猿则百叫无②月景尤为清
C ①夹岸高山,生寒树②在朝日始出
D ①急湍箭②今岁春雪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的总起句,并抄写在横线上。
甲文:
乙文:
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两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相似之处。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1~4题。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公叔痤王以国事听之也

③秦果以强④悖者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非公叔之悖也

3.

翻译下列句子。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4.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毕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②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