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红,创建四军建奇功。”
——引自红军一段歌谣
材料二: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着中国走向光明…‥”
(1)材料一中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等采取了什么行动?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在何地诞生?到今年,她走过多少年的光辉历程?(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海自贸易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的成立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贾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趋于工贾矣。 (贾:商业)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1)材料一中清世宗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外交上体现为哪一政策的施行?
材料二:

图1英国对华输出总值图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2)图1中英国对华输出总值的迅速增加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图2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材料三:

图3
(4)与图2相比,图3我国体制改革又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其最终目的是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综合上述回答,联系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自清代以来,我国市场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联系有关史实,参与其中学习。


材料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问材料一中的“大会”是哪一次会议?材料中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图2 解放军进入北平,群众夹道欢迎
(2)图1和图2分别是淮海战役与解放北平时的情景,由此你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
图3上海各界群众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图4
(3)图3中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图4中1958年后农业产量下降,群众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4)材料中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在我国农村表现为怎样的形式?
(5)结合上述回答,联系现实,谈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魅力]
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七下西洋
(人物)发现美洲大陆
首行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
3艘
最大航船
长151.8米,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随航人数
27800人
88人
航行目的

寻求黄金,拓展殖民地

(1)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空白处。
[海洋危机]
材料二:

图1 1662年荷兰军队投降图图2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
(2)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中的军舰是是哪一运动中的产物?
[海洋争端]
材料三: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皇威廉二世
(3)材料三中德国为争夺海洋霸权主导并形成了哪一军事集团?“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当时在海洋权益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一国?
[海洋未来]
(4)前不久,我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加大了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力度,积极参与马航失联飞机的搜救工作。如果你是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言人,请以“我国的海洋未来”为题,结合上述回答,阐明我方的观点。(至少写明两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梦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梦”。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梦想之旅”。
材料一:200多年前,美国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获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如今200年过去了,美国人民仍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合众国而努力着。
而美国在过去200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与共。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6日胜选演讲
(1)材料一中“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指的是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试列举一位“建国先祖”。
(2)列举20世纪30年代美国战胜“萧条”的具体事例。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建国精神” 集中体现在哪一文件中?
材料二:欧洲梦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文化多样性而非同化为一,生活质量而非只是财富积累,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深度游戏而非单调的持续劳作,普遍人权及自然界的权利而非只突出财产权,全球合作而非单边主义的霸权实践。
——(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4)据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历史上首先“突出财产权”的是哪一文件?
(5)为“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欧洲于1967年成立了哪一组织?
材料三: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摘自习近平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的讲话
(6)近代以来,各阶层不断探寻着自已的“中国梦”,请你列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各自的探索事件一例。
(7)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单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中国梦”。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世界面貌,影响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请你列举中国古代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变的科技成就两项。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2)指出材料二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序号答题)
(3)材料二中①②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曾经的“雾都”伦敦如今我们身边的“雾霾”
(4)材料三中的“雾霾”,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
(5)为减少“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