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秋冬季温室番茄已进入结果后期,由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每天日照时数逐渐缩短,田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菜农主要从温度、光照、CO2浓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农科院的专家做了相关实验,绘出如下图形。图乙中①~⑦表示物质,A、B、C代表生理过程的场所,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甲可知,温室白天的温度最好调控在20 ℃~30 ℃,理由是            ,夜间低温可以降低呼吸消耗,这样有利于番茄增产,但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0 ℃,理由是           
(2)进入11月份,多数菜农通过在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以尽量增加     ,若光照适宜,温度对应图甲的20 ℃,则图乙中应该去掉箭头     ,⑦代表     (填物质名称)。
(3)图丙表示温室内CO2浓度随白天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则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对应曲线的点是     ,曲线DE段CO2浓度下降较慢是因为                 ,从全天来看,温室中的番茄有机物累积量   (填“是”或“否”)大于零,理由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千年刚到,疯牛病的再度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恐慌。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T.Alper)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羊瘙痒症(羊的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具有感染能力。于是,她发问: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舍核酸。不久,美国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坦利·普鲁辛纳(S.B.Pmsiner)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问题,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8年后,终于出现了突破。证实这个感染物质确实不含核酸而只是蛋白质,且起名为朊病毒(Prion),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体。朊病毒对某些化学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但对蛋白酶类、尿毒、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于是他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c)的一种构象变化。Pmsiner通过研究提出,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为病变的prpsc,像多米诺骨牌级联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sc。研究还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的病毒都有由_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_构成的核心。
(2)疯牛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4)“羊瘙痒症”的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哪一器官?
(5)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对农作物Ⅰ和Ⅱ在同一土壤中进行N、P、K三要素肥效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施肥;“-”表示未施肥):

作物种类
肥料成分
实验产量与原产量比(%)
氮肥
磷肥
钾肥
农作物Ⅰ



100



68



100



70



89
农作物Ⅱ



100



35



48



68



91


(1)三肥效实验的结果显示,农作物Ⅰ与农作物Ⅱ的主要区别在于 

(2)氮素化肥主要以      方式被作物根吸收,            措施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营养。
(3)若对农作物Ⅱ作无土栽培,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Ca2比值减小,其与细胞结构有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这种物质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影”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
(4)如果选取鸡的红细胞来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如图所示,图A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指的是O2或CO2。图B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环境中的CO2浓度与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曲线,m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CO2最低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两种细胞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 还具有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中所说的“适宜的条件”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图B中CO2浓度分别为c和n 时,图A中,对应的a~f过程能发生的分别是:
c: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
(4)图A中的b若指的是葡萄糖,图示还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写名称):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    ;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2)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回答)。这种蛋白质到细胞外起作用,所以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碘和水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依次为           ;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