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 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②青弋江,在宣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eì: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首联勾画了一幅“ ”图,颔联刻画路云遮寺、村柳拂桥两幅画面。作者用这三幅图画,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也暗示了事件的进程,表达了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选择二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醉中感怀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展开的?
(2).有人说,“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一联中,“过”字和“随”字用得特别好,请结合诗句分析,好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
(其一)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②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