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溶于水显______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填“是”或“否”)。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 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 mL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1000 mL某待测液中除含有0.2 mol·L-1的Na+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 阳离子 |
K+、NH4+、Fe3+、Ba2+ |
| 阴离子 |
Cl-、Br-、CO32-、 HCO3-、SO32-、SO42- |
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1)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待测液中肯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色气体D是单一气体:
①将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入下表中(一定不存在的填“0”,不能确定的填“?”):
| 阴离子 |
Cl- |
Br- |
CO32- |
HCO3- |
SO32- |
SO42- |
| 浓度/mol·L-1 |
②判断原溶液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4)若无色气体D是混合气体:
①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淀A中能与稀硝酸反应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 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 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0.28 g氨)__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___mL量筒量取。
(2)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Ⅰ的成分是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混合肥料 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④若试样为m 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探究SO2的性质。甲组同学将SO2分别通入下列3种溶液中。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观察到紫色褪去,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3)试管c中产生了能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
(4)乙组同学多做了一组实验,他们将SO2通入盛有1.0 mol/L Fe(NO3)3和BaCl2的混合溶液(已 知1.0 mol/L Fe(NO3)3溶液中c(H+)=0.1 mol/L)的试管d中,得到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分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SO2与Fe3+反应
观点2: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观点3:__________。
欲证明观点2,只需将试管d中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0.1 mol/L稀硝酸
b. 1.5 mol/L Ba(NO3)2和0.1 mol/L HNO3的混合溶液
c. 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已知乙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与HBr反应得到溴乙烷(CH3CH2Br),二者某些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 溶解性 |
沸点(℃) |
密度(g/mL) |
|
| 乙醇 |
与水互溶 |
78.5 |
0.8 |
| 溴乙烷 |
难溶于水 |
38.4 |
1.4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乙醇、80%的硫酸、NaBr固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总体积约140 mL)置于图1的反应容器B中后进行加热(两个装置中的加热、固定装置及沸石均省略)。
(1)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容器B的容积是: ;
a.150 mL b.200 mL c.250 mL
(2)两个水槽中的液体均是冰水,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
(3) HBr与乙醇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
(4)图1中收集到的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Br2.为除去该杂质,可先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从下面所给试剂中选取) ,然后再进行 操作即可。
a.四氯化碳 b.碳酸钠稀溶液 c.无水CaCl2 d.无水MgSO4
(5)经过(4)处理后的目标产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水等杂质,可通过向产品中加入一定量的 (从上面的a~d中选取),充分作用后,过滤,将滤液使用图2中的装置进行提纯,冷却水应从 口(填a或b)进入。
(6)若实验中使用的无水乙醇的体积是46 mL,蒸馏后得到的纯溴乙烷的体积是50 rnL,则溴乙烷的产率为 %。
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他们制备Cl2依据的原理是: ,应选用上图A~E装置中的 (填序号)制Cl2。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装置B、D中的品红溶液均换成紫色石蕊溶液,则B试管中的现象是 。
(5)SO2与Cl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水中,是否还有漂白性 (填“是”或“否”),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