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溶于水显______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填“是”或“否”)。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 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 mL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 中m 管的作用是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4)E中若装有Fe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长郡中学高二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 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
实验c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为比较Fe2+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是
(3)某同学要利用乙装置测定某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锥形瓶中加入0.10 mol MnO2粉末后加入50 mL 该H2O2溶液,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H2O2在MnO2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中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mL;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④计算H2O2的初始的物质的量浓度。(结果保留2位小数)

(14分)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制备ClO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在反应开始之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然后停止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图示装置中缺少的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其中最好盛放(填字母)。

A.20mL 60℃的温水 B.100mL冰水
C.100mL饱和食盐水 D.100mL沸水

③在烧瓶中加入12.25g KClO3和9g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后生成ClO2的质量为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③步骤5的目的是使将溶液中的还原为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若饮用水中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还原为,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填化学式)

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褪色。
(2)实验验证:
①苯不能使褪色;
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健;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一般的碳碳单、双交替的环状结构。

为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选用下图仪器(含所盛物质),组装成套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顺序,A、B、C、D各装置的连接应该(用字母符号)是:
(2)试管B、C、D中各有什么现象,才能表示已检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B中为。 C中为D中为
(3)写出A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