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楚辞与汉赋 | B.汉赋与唐诗 |
| C.唐诗与宋词 | D.宋词与明清小说 |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 B.人性本恶 |
| C.礼法并重 | D.民水君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