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11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

注: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5%。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
材料二 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三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走向海洋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传统。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临海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海洋文化,从古老的河姆渡到……特别是到了元、明初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突出成就是郑和下西洋完成了对海洋的政治开拓,造就了盛极一时的东方海洋文化。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决定,导致了中国领先世界的海洋文化的衰落……
从古到今,中华海洋文明早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中国海神的代表“妈祖”,其特性与希腊海神波赛顿有很大的差别。第一,妈祖是女性,而且是由人化为神,而波赛顿是男性之神。第二,波赛顿的形象是富侵略性的战神,人人敬畏,妈祖则恰恰相反,是庇佑海民,使其免受大海威胁的母爱之神。因此,中国的海洋文化,并没有西方海洋文化的侵略性与强占性,相反地,它展现出更多的和谐与宽容。
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运用真理的知识,对材料中有关“中国是否具有海洋文化传统”的争论进行简要评析。(8分)
(2)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说明如何对待“妈祖”和“波赛顿”两个不同的海神形象。(7分)
(3)从文化与经济角度,为海洋的可持续开发提两条有益的建议。(7分)

“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微博已成为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认识。(10分)
最近一段时期,微博上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议论颇多,谴责者有之,理解者有之,庖丁解牛般分析者也有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声音就是“治乱象,用重典”,也就是重罚每一个不守规矩的行人。但社会舆论也有一种声音,“中国式过马路”只靠严管罚款是无法根治的。
(2)请你就“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政府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8分)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我国为什么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1分)
(2)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1分)

材料一围绕钓鱼岛问题,日本多种势力蠢蠢欲动,妄图煽动中日两国对立;在黄岩岛问题上,中菲纷争不休。对此,中国领导人表示绝不放弃主权。
材料二 2012年8月19日,哈尔滨市市民进行保钓反日游行活动。上午,参与游行的人很早就来到龙塔广场,一位哈尔滨参加者激动地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咱们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中国人的吼声。尽管游行队伍不断壮大,围观者众多,但游行活动一直在有序中进行,警察正常维持着秩序。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坚持绝不放弃主权。(8分)
(2)根据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