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材料三: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型思维方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统计,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网站数共有191.9万个。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网友[中国涵之]说,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截止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保持快速增长之势。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快速便捷即时等特性,网络成为中国民众参政、问政的重要渠道。“史上最牛钉子户”、“华南虎照”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案等许多社会热点事件中,都有网民积极参与其中。
(1)请运用有关政治生活的观点,谈谈人民群众网络问政的政治意义。
(2)你作为一名公民,你认 为该怎样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

材料四:某市为落实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利农惠农措施:各级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关注所帮扶对象的信息并逐一落实;成立农业科技小组,手把手给专业户传授知识,为偏远乡村筑路开桥,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等,几年下来,“三农”问题收效明显。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9分)

材料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于“共同富裕”,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什么性质和哪些职能?

材料二:某乡农民刘某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之下,刘某和儿子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后,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值不了几个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刘某一气之下,连同他的儿子并叫来亲戚众人在派出所门前闹事,大骂政府不作为,后经群众劝说才回家。
(1)材料中值班民警的做法违背了政府工作的什么原则?
(2)面对值班民警的行为,农民刘某可以行使什么权利?请你为他正确行使这项民主权利提出一些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