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业①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②北苦寒,人多服毡罽③,业但挟纩④,露坐治军事,傍⑤不设火,侍者殆僵仆⑥,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①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 ②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傍:同“旁”。⑥殆僵仆:几乎倒下。                    (《杨业传》)                                          
解释加点的词
①醉翁之  ② 望之蔚然 ③人多毡罽 ④众皆感泣不肯
翻译下列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
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其剑舟中坠于水() ②吾剑之所从坠()
③入水求()④楚人有江者()
翻译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寓言包含了哪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学而习之()②人不知而不()
③不亦乎()④不习乎()
请翻译下列句子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

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阡陌交通()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 ④处处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同“汝”,你②彘:猪③适:往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项为之数十
曾子捕彘杀之之曰
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请从(甲)文中摘录成语(至少两个)
(甲)文中看似平常事物在“我”眼里却变得趣味盎然,原因是:
(乙)文表现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