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贻:赠送 |
B.后请间言于帝间:间谍 |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许:允许 |
D.上亲临视临: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父终此职以勇气闻于诸侯 |
B.卒得职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乃上表固请见犯乃死,重负国 |
D.为当时所重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
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得八十人,求部送之人未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师勉以入朝,乃祝发受具为弟子,从帝师入见。帝视之久,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载而成。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辑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锦为之,图画弗及也。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比。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搏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脉络:条理或头绪 |
B.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幸:荣幸 |
C.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堪:忍受 |
D.已而去其土去:离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众以其幼,难之。②皆以美于徐公。 |
B.①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①久之,未措手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D.①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B.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C.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D.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
(2)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
(3)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帝怒,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久之,上悟其诚,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迪、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讨:征讨 |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绳:约束,制裁 |
C.鉴虚罪款已具具:具体 |
D.不然,臣期不奉诏期:要求 |
以下六句话,全都表明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项是()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⑥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存诚出生于书香门第,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
B.鉴虚受贿一案,鉴虚贪赃金额巨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皇上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
D.薛存诚被朝廷调任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担任御史中丞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突然死亡。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3)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嫉妒 |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木受绳则直 |
B.乃征为廷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自以为过之过秦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嫉妒 |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木受绳则直 |
B.乃征为廷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自以为过之过秦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嫉妒 |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木受绳则直 |
B.乃征为廷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自以为过之过秦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