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②若分离出试管甲中该油状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       b.分液漏斗    c.长颈漏斗
③实验结束后,若振荡试管甲,会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氯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工业生产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大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离子方程式为
(3)下列措施能增强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是
A.加入适量醋酸 B.加入适量亚硫酸 C.加入少量NaOH粉末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所得溶液恰好为中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 + c(H) = c(OH) + c(Cl)
B.c(Na) = c(ClO) + c(Cl)
C.c(Na) = 2c(ClO) + c(HClO)
(5)84消毒液不能用于消毒钢铁(含Fe、C)制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正极反应为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用电子式表示D2G的形成过程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3)C2-、D+、G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用离子符号回答)
(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① 溶液a和b分别为
② 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B > A的原因
(5)将0.5 mol D2C2投入100 mL 3 mol/L ECl3溶液中
①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 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聚酯纤维是目前产量第一的合成纤维。它可通过如下路线合成:

已知:①

回答下列问题:
(1)若W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峰,峰值面积比是2 :3。
①W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②生成W的反应类型为
③J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若G的摩尔质量是116g/mol,其分子中含C为41.4%、含O为55.2%,其余为氢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A的同系物中可能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反应I需要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完成
c. W与A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在B中滴加AgNO3溶液不会产生淡黄色沉淀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D:
②反应II:
③形成G:
(4)①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以下条件J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是
a.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1mol J能与最多3molNaOH反应;
②若1mol J最多能与4 molNaOH反应,写出J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③生产中为提高产品质量,将粗品J溶于热水、过滤、,获得J的精品。

铁盐、亚铁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制备FeSO4
①制备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若要提高FeSO4生成速率,采取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使用浓硫酸与铁屑反应
B.使用磨细的铁粉反应
C.控制温度在50~70℃
D.控制温度在80~100℃
②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常会伴随发生反应:4Fe2++O2+4H+ 4Fe3++2H2O
若要减少产品FeSO4中Fe3+的含量,采取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控制稀硫酸的浓度不能太高
B.用去O2蒸馏水注入浓硫酸配制反应所需的稀硫酸
C.反应中保持n(Fe)/n(H2SO4) >1
D.反应中应经常添加Fe2(SO43搅拌
③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进行、冷却、过滤、洗涤即得FeSO4·7H2O晶体。
(2)工业上用含有少量Cu、Al的废铁屑制备Fe2(SO43
其反应及操作流程如下:

①加入NaHCO3并搅拌,将混合液pH调控至范围内,使杂质沉淀过滤除去。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Cu(OH)2
开始沉淀
2.3
7.5
3.4
4.7
完全沉淀
3.2
9.7
4.4
6.7


②反应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生产中,将反应Ⅱ产生的NO配比一种气体X,混合后重新通入反应Ⅱ中,该设计的目的是,气体X与NO配比的比例是
(3)用Fe2(SO43处理含S2-污水时,有黑色沉淀及淡黄色悬浮物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7;X的离子与NH4+具有相同的质子、电子数目; W与Y的氧化物均能导致酸雨的形成;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用电子式解释X与W能形成化合物X3W的原因
(3)X3W遇水可释放出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A,化学方程式是
(4)用惰性电极电解化合物XZ溶液从阴极释放出气体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已知W的单质与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气体A,即: W2 (g)+3B (g) 2A(g) △H =-92.4 kJ・mol―1
在某温度时,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定的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浓度(mol/L)
c(W2)
c(B)
c(A)
第0 min
4.0
9.0
0
第10min
3.8
8.4
0.4
第20min
3.4
7.2
1.2
第30min
3.4
7.2
1.2
第40min
3.6
7.8
0.8


①W2的平均反应速率v(0min~10min)/ v(10min~20min) =
②反应在第10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B的浓度
③若反应从第30min末又发生了一次条件改变,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A的浓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