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重建于15世纪,专门致力于研究柏拉图学说)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近代史的前驱。……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14 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美丽的商业城市”,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天才、鼓舞了人们的勇气;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变得更加富有。……18 世纪的法国社会,“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
——杨 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自由、商业、战争与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代精神”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新世界”的杰出意大利人及其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14—18世纪的欧洲为例,围绕“资产阶级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字以内。)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
——荀子《荀子·臣道》
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
——韩非子《韩非子·南面》
材料二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谠(正直)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也!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
——(宋)何坦《西畴常言》
材料三帝(太祖)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钱)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李)仕鲁……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阶下。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与韩非子关于君臣关系的相同主张。在“人臣”对君主命令的态度方面,两人观点又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良好君臣关系的表现。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两位大臣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君权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领,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时,英国张伯伦政府考虑让东欧满足德国的部分领土要求,划东欧为德国势力范围,鼓励德国东进。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