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
|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
|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诚敬存之 | B.发明本心 | C.端坐澄心 | D.读圣贤书 |
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这个思想家应该是
| A.孔子 | B.孟子 | C.韩非 | D.老子 |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 B.忠恕之道 | C.克己复礼 | D.中庸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