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如图)。近年来,肯尼亚、坦桑尼亚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并以马赛人在保护区中过度放牧、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的理由要求其搬离保护区,马赛人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
(1)简述马赛人游牧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2)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10分)
(3)近年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马赛人应该守护原始传统,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你赞同哪一种生产方式?阐述你的理由。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选答三点,6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对应出现了的现象。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
读材料一、二、三,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图为上图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材料三:图A中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作》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地,分析当地葡萄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3)王之涣《出塞作》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该城市初期形成的区位因素和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分析该城市的钢铁厂和化工厂布局,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说明其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
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___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5)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能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