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和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下.
a.如图甲,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b.如图乙,比质里相同的钢球分别从冋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c.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
d.实验反思.
该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反思:
(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上同一位置处的物块B,强调三个“同一”是为了保证钢球撞击物块B时具有相同的
(2)如果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时,常采取类似本实验的做法,这种实验方法是
(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实验,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小明认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块B将一直运动下去,无法比较其滑行距离的远近.小明的理论依据是 (填写定律名称)
(4)如果水平面光滑,小明同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如图丙),利用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在小球向右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右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
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点燃蜡烛后,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
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造成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选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或“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烛焰的(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选填“C”、“D”或“E”)处
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选填“能”或
“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
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
蜡烛放在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
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蜡烛放在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4)蜡烛放在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
可以观察到(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爸
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
下两种方法来辨别。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
用手 触摸 |
眼镜名称 |
镜子类型 |
判断依据 |
近视眼镜 |
凹透镜 |
||
老花眼镜 |
凸透镜 |
||
观看 报纸 |
眼镜名称 |
镜子类型 |
判断依据 |
近视眼镜 |
凹透镜 |
||
老花眼镜 |
凸透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