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动物类群 样地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30 |
40 |
120 |
19 |
339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1 |
18 |
32 |
7 |
52 |
A.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B.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虫生殖力下降 |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
C.受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无叶时,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共同存在才会促进插条生根 |
B.在有叶时,生长调节剂X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
C.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
D.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作用类似的物质 |
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种子发芽 |
顶端优势 |
果实生长 |
器官脱落 |
插条生根 |
|
生长素 |
+ |
+ |
- |
+ |
|
赤霉素 |
+ |
+ |
+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
+ |
- |
|
脱落酸 |
- |
+ |
|||
乙烯 |
- |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多种激素的作用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