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图表所示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 1937年 |
16% |
4.4% |
7. 3% |
| 1942年 |
58% |
78% |
49%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均田制 | D.科举制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
|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完善 |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 D.议会制初步确立 |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D.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