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土地国有制 | B.重农抑商政策 |
C.土地私有制 | D.盐铁专卖政策 |
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②提出 “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
④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意在( )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