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龙在田传
龙在田,石屏州人也。天启二年,云南贼安效良、张世臣等为乱。在田与阿迷普名声、武定吾必奎等征讨,数有功,得为土守备。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抚闵洪学上其功,擢坐营都司。
崇祯二年与必奎收复乌撒。八年,流贼犯凤阳,诏征云南土兵。在田率所部应诏,击贼湖广、河南,频有功,擢副总兵。十年三月击擒大盗郭三海。十一年九月大破贺一龙、李万庆于双沟,进都督同知。明年三月大破贼固始,斩首三千五百有。张献忠之叛也,熊文灿命在田驻谷城,遏贼东突。诸将多忌在田,谗言日兴,在田罢归,还至贵州。
十五年夏,中原盗益炽。在田上疏曰:“臣因流氛 震陵,奋激国难,捐募精卒九千五百,战象四,战马二千,入楚、豫破贼。贼不敢窥江北陵寝,滇兵有力焉。五载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归。臣妄谓讨寇必须南兵。盖诸将所统多乌合,遇寇即逃,乏饷即噪。滇兵万里长驱,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军易溃也。且一岁中,秋冬气凉,贼得驰骋。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滇兵轻走远跳,善搜山。臣愿整万众,力扫秦、楚、豫、皖诸寇,不灭不止。望速给行粮,沿途接济。臣誓捐躯报国,言而不效,甘伏斧锧。”帝壮之,下兵部议,不行。
逾二载,乙酉八月,吾必奎叛。黔国公沐天波檄在田及宁州土知州禄永命协讨,击擒之。未几,沙定洲作乱,据云南府,在田不敢击。明年,定洲攻在田不下,移攻宁州,寻陷嶍峨,在田走大理。又明年,孙可望等至贵州,在田说令攻定洲,定洲迄破灭。在田归,卒于家。       (选自《明史》,有删节)
①流氛:寇乱,明代用以诬称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首三千五百有奇:单;单数的
B.捐募精卒九千五百赀:通“资”,钱财
C.忌口中阻忌口:忌恨之言,谗言。
D.不行寝:止息,被搁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B.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C.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D.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在田扫除叛军流寇,屡立功劳。他与普名声、吾必奎等人征讨云南叛贼安效良、张世臣立下功劳,后来又协助收复乌撒,擒获大盗郭三通,大败固始叛贼。
B.龙在田屡次升迁,却因谗言遭罢免。他先后因为军功被封为坐营都司、副总兵、都督同知,后在平定张献忠叛乱时,遭其他将领妒忌,被罢免回家。
C.龙在田上疏进言,利用南兵平乱。他分析认为其他将领统率的士兵都是乌合之众,容易溃逃哗变,而云南土兵同心一意,善于疾行搜山,所以讨寇必须云南土兵。
D.龙在田为除国难,慷慨奋起。他不仅募集精兵、战象和战马,而且上疏愿意统率滇兵力扫流寇,发誓捐躯报国,如不见成效,甘受刑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
⑵明年,定洲攻在田不下,移攻宁州,寻陷嶍峨,在田走大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 序》)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

2.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3.

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纯实不 欺:欺骗 B.科举文词 治:研究
C. 要必 其意 申:施展 D. 召君 其制 问:询问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 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 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 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4.

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是矣训:斥责
B.况民之长,百责所丛牧:治理
C.时度力,敝者葺之相:观察
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愈:更好

2.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
A.之与而 B.者与其
C.之所其 D.者所而

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4.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B. 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儿席。
C. 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D. 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
译文: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译文: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也。

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世遂以全节 之 归:称许
B. 则千金有所必 割:舍弃
C. 于是益知侯之为难 也 能:做到
D.常三年 居:居住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 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 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 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5.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