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朝廷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
B.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
C.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集中说明了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 B.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C.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 B.有一定的决策大权 |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 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
C.县的面积比郡大 | 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