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A.中国东北战场 | B.中国华北战场 | C.滇缅战场 | D.太平洋战场 |
北京大学文科在陈独秀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文科各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旁听他门、他年级功课。预科学生可选修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哲学概论之一种。以上措施的实行
A.使北大文科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B.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
C.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术研究的气氛 |
D.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曾在南京总统府住了两天,大惑不解地说:“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确是奇闻,而孙先生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竟也能习惯,更是不可思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时政府
A.倡导平等清廉的社会风尚 | B.上下一心克服财政困难 |
C.对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 | D.对城市住房建设不重视 |
《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 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 |
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 | 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旨在说明
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
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
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