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一点即可)
材料二:(见下图)
(2)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叫什么名字?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
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
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什么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举出一两件即可)
(4)根据三则材料,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说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哪个朝代实行的?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两个即可)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国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他为了说服“孝公”引用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史实?
(3)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通过管仲相桓公的结果以及卫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我校七年级某班“史海泛舟”小组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材料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材料四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问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和截然相反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是谁?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