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构想的落实,亚洲打造“命运共同体”已找到更为清晰的实现路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4年世行和亚开行向亚太地区提供的贷款分别是168.47亿美元和85.42美元。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将向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概括材料一中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亚投行的建立,旨在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激发自身经济潜力的重要手段,改善基础设施将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将扩大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其经济提速;对本地区整体而言,互联互通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而言,“走出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扩大对外投资成为国家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而且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的建立将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愿景与行动。
A.[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2010年3月9日,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一年来,全国人大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7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材料二 2009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尽快通过修屋换现金计划,表示该计划将有助于创造就业,节省资金并削减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1)材料体现了中国和美国分别实行什么样的政体?
(2)有人认为,“中、美两国实行的政体是由他们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外来势力决定的。”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
1978年 |
1990年 |
1994年 |
1996年 |
2005年 |
2009年 |
基尼系数 |
0.18 |
0.34 |
0.37 |
0.424 |
0.45 |
约0.46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原因。
材料三:
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
(3)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作答的题号。
A.作为公民,你认为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B.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十二五”规划方面应如何履职?
材料四: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4)依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2005年 |
2009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
国家财政收入 |
3.16万亿元 |
6.85万亿元 |
21.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493元 |
17175元 |
10.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3255元 |
5163元 |
7.9% |
材料一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材料三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最近,人民币汇率问题明显升温。美国等国家将国内经济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无端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经济必然受损,世界经济也难幸免。中国强调,每个国家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我国将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人民币大幅升值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损失的原因。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进行分析。
材料一在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描绘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1)全会的召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
材料二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根据《建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编制“十二五”规划。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2)请指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务院的关系,并说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样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