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3)北宋哪一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4)“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至少两点)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旧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国君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日趋强盛。
(1)卫鞅是谁?
(2)从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和结果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了变法取得了成功?
(4)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是一名秦国人,怎样才能得到政府的奖赏?
(5)你从这次变法中得到什么启示呢?(任达一点即可)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认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彼此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否定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史则认为……
问:你同意小历的看法吗,为什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并称“秦皇汉武”。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朝代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两项重要举措。
(2)为改变材料三所述的这种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谁的建议?采取了怎样的举措?这一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更崇拜他们两位中的哪一位?为什么?(结合书本知识回答)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诸子百家频道开设了一些栏目,想邀请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孙武来主持,现在请你为他们安排所擅长的栏目。
(1)《人与自然》:主持人______
(2)《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_
(3)《爱心世界》:主持人______
(4)《法制时空》:主持人______
(5)除了上述已经邀请的主持人,栏目组还邀请了一位主持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猜猜他是谁?他在思想和教育上分别有何贡献?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改革?材料一反映了哪两项改革内容?(请答出其中一项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改革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