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为了指导这一事件中央人民颁布了什么文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
2011年是改革开放33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英国有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展览二:领袖风采
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带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幅图片?
本题应选择字母序号为()的图片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展览三:农村巨变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四个经济特区城市。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材料一: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经历了千百年之久的西藏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西藏的发展,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土地所有权……从这一天开始,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西藏各族人民改变 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进。——2009年3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
——新华社2009年1月19日快讯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两例。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了那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后,中央又实行那一项战略决策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知道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吗?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发展为什么样的格局?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下列说法均有错误,请你指出错在哪里,或说明原因。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原因:
2、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原因:
3、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均选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历史上称什么?
(2)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一次战役是哪次?
(3)材料三这句话说明了当时我国经济格局上的一个什么特点?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中出现的格局有什么关系?
(4)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