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②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②蠲:减免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屏处十年屏:隐居 |
B.乃罢其狱 狱:案件 |
C.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 |
D.犹虑不称虑:担忧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B.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C.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D.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3.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2)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ìyǔ,疏懒。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言不可不察也察:详审。 |
B.诸儒咸以严议为长长: 至理。 |
C.竟从之竟:竟然。 |
D.思详具闻具:全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B.然后乃可保大定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浩深纳之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
D.以疾去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殷浩抓住机会处理政务。他认为,朝廷应当再申明授任的原则,让韩信和彭越,萧何和曹参,内外之任,各有所司;深思廉颇和蔺相如屈伸的道理,陈平和周勃和睦相处的原因,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
B.到哀帝即位时,议论所继承的统绪,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孔严和丹阳尹庾和主张说:“顺着根本保持正统,最亲的血统不能改变,应该是继承成皇帝。” |
C.东海王司马奕请求钱塘、海盐用水牛牵引船过坝的的税收获取钱财,皇帝开始同意了,孔严劝谏后停止了。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
D.孔严任吴兴太守,善于治理,很得人心。余杭和武康都出了个在荒年舍子救亲属儿子的人。孔严都褒奖举荐他们。还选取有才能之士,议论者赞美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
(2)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传播 |
B.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待:凭借 |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势:兵家争胜的形势 |
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 |
B.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
C.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令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
B.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
C.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 |
D.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3)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析产与侄析:分析 |
B.穆廉得其实廉:查访 |
C.坐诉者,系狱久系狱:关押在狱中 |
D.穆治之不少贷不少贷:一点也不宽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B.因析产与侄,属于妾子 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C.还,以疾卒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D.时杨荣当国 |
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比谒选,有司馈之赆②仁宗监,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经过明察暗访,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
C.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 |
D.鲁穆的儿子崇志,历任应天府尹,为官廉洁刚直,有他父亲的风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2)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3)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