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②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②蠲:减免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屏处十年屏:隐居 |
B.乃罢其狱 狱:案件 |
C.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 |
D.犹虑不称虑:担忧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B.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C.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D.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
解释:王天下()故()仰()怍()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①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放:放任,失去。
解释:由()求()他()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舍我其谁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②。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③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豫:快乐,愉快。②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③平治:太平。
解释:去()路()色()尤()
夫()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解释:白()愈()于()恶()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注释: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解释:斯()友()以()
译文: